中暑危機|醫生拆解熱傷害4種先兆 1種情形竟是最大危機
撰文: 郭子豐
發布時間: 2024/06/27 14:18
【夏天/高溫/炎熱/中暑/熱衰竭/熱傷害】近期天氣非常炎熱,大家務必做好降溫消暑及防曬措施,避免中暑。台灣胸腔及重症專科醫生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中指出,人體在高溫環境下容易不知不覺受到熱傷害,嚴重可以中暑致死;為此,醫生分別分享避免熱衰竭惡化的6大重點,以及避免中暑惡化的10大重點,提醒大家出現熱傷害症狀時要懂得自救。
最新影片:
熱傷害常見4大前期症狀
黃軒醫生指出,人體在高溫環境下容易不知不覺受到熱傷害,包括中暑、熱衰竭等,而熱傷害主要有4大常見前期症狀:
- 熱水腫:當暴露在高溫環境下一段時間,身體會避免過熱而擴張血管,試圖把多餘的熱量散發到體外,從而令血液積聚在腳踝中,形成腳踝位置的局部性水腫。
- 熱疹:流汗是身體散熱的其中一個自然機制,但當流汗時皮膚出現細小並帶有刺痛感的紅點,即出現了熱疹,如果汗腺受阻塞甚至有機會引致皮疹。
- 熱痙攣:當身體大量流汗而又未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時,肌肉就容易出現痙攣情況,此時應遠離熱源,並以口服或靜脈注射補充水分和電解質。
- 熱昏厥:當大量流汗和血壓下降而流失大量體液時,血液暫時無法穩定流向大腦,引發頭暈,造成熱昏厥。
同場加映:
中暑危機|東莞破高溫36℃ 44歲女子確診「熱射病」致死率逾50%
6大重點避免熱衰竭持續惡化
黃軒醫生強調,不少人都會忽略高温熱傷害的症狀如熱疹、熱水腫等,其實當身體失去大量體液和鹽分後,身體也失去代償的應付能力。他解釋,隨著身體核心溫度升高超過37°C,排汗量越來越多、口渴感也會越來越強烈、頭暈情況亦會變得嚴重,造成熱衰竭;他強調,「大部份人只有感到越來越疲勞」,然而這才是最大的危險。他續指,噁心或會引發嘔吐腹瀉,肌肉痙攣或會頻繁地發生,伴隨心悸和手腳麻痺,然而如果完全沒有任何不適並完全停止流汗,意味著身體正處於中暑致命的危險狀況。
當懷疑自己有熱衰竭,醫生建議參考6大重點以避免症狀持續惡化:
10大重點避免中暑持續惡化
黃軒醫生續指,當身體核心溫度超過40°C,身體處理熱量的機制也會隨之喪失,同時流失了大量體液、排汗功能完全停止,造成中暑,此時死亡率高達30%至80%。他表示,中暑和熱衰竭最大差別除了身體核心溫度的分別,也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如步態不穩、意識混亂、分不清時地人、譫妄、抽搐、癲癇發作、昏迷等。
醫生提醒大家,在夏天戶外活動時,務必要注意熱傷害4大症狀「熱水腫 、熱紅疹 、熱痙攣 、熱昏厥」,他們都是身體所發出的警號,避免進一步演變成熱衰竭或中暑;而做好預防措施,就是最有效避免熱傷害的方法:
- 避免最炎熱的時間外出,尤其是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之間;
- 穿著透氣、吸汗的衣物,並選擇淺色以反射陽光;
- 確保補充足夠水分,以防脫水和電解質失衡。
內容獲「黃軒醫師 Dr. Ooi Hean」授權刊登。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